时间:2023-05-26 13:39:05 | 浏览:96
砍蔗、剥叶、捆扎、装运……又到甘蔗丰收季,在广西崇左市龙州县上金乡两岸村,蔗农们奔忙于蔗林间,抢抓时节砍收甘蔗。一捆捆整齐的甘蔗摞着堆在地里,满载甘蔗的货车络绎不绝,往糖厂送去新一季的“甜蜜”原料。
蔗农何子勤今年种了60多亩甘蔗,预计亩产6吨左右,“今年糖厂收购价是每吨530元,预计有10万多元的收入”。为提高蔗农种蔗的积极性,县里还给予农户一定的甘蔗种植补贴,并与制糖企业合作,对蔗农砍收的甘蔗及时安排车辆运输入厂。
这是广西崇左市龙州县上金乡两岸村的蔗田。(龙州县融媒体中心供图)
作为全国最大的糖料种植基地和食糖主产区,广西糖料蔗种植面积和产量连续多年占全国60%左右。为破解糖料蔗生产成本偏高的瓶颈,2014年以来,广西规划建设“双高”(高产、高糖)糖料蔗基地500万亩,按照经营规模化、生产机械化、水利现代化、种植良种化标准建设,糖料蔗种植条件极大改善。
田成方、蔗成行、渠相通、路相连——眼下的崇左市江州区驮卢镇千亩连片“双高”糖料蔗基地里,糖料蔗长势喜人,多台收割机来回作业。“人工砍收费用每吨至少100多元,机械收割每吨90元。”驮卢镇逐盎村蔗农凌春安说。一台中型甘蔗收割机一天可收割80至120吨甘蔗,不仅极大提高了收割效率,也降低了收割成本。
小小一根甘蔗,一头连着蔗农,一头连着制糖企业。走进南宁明阳制糖有限责任公司,远远就能闻到空气中的甜味。在压榨车间卸蔗场,满载原料蔗的货车到达甘蔗投放点后,由自动卸蔗系统快速完成卸货,原料蔗被倾倒入压榨输送带进入破碎、压榨流程;制炼车间里,全自动装包和机器人码垛设备有序运转,一袋袋白砂糖迅速装包,被机器人精准抓取并码放得整整齐齐。
一袋袋白砂糖被机器人精准抓取、码放。(受访者供图)
“原料蔗在进厂卸蔗、破碎压榨、煮炼等流程已实现自动化生产,通过中控室大屏幕可实时监控和调整工艺参数。”南宁明阳制糖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技术部经理李艺江介绍,公司对白砂糖生产全过程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后,生产效率和效益大幅提升。本榨季目前日榨量在1.3万吨以上,日产机制糖1500多吨。
广西制糖企业一度“散、小、弱”问题突出,企业盈利水平低,综合竞争力不强。近年来,广西实施制糖企业战略重组和产能整合,推进制糖生产全过程自动化、智能化、数字化发展。目前,广西制糖企业集团由2016年的17家重组减少到10家,在册糖厂数量由102家减少到83家,四成以上糖厂配备了自动包装码跺、自动卸蔗设备。
一根甘蔗浑身是宝,发展糖业循环经济,实现甘蔗综合利用,成为不少制糖企业的共同选择。蔗渣造纸、蔗叶和制糖滤泥开发成有机肥、废蜜糖生产酵母、废水处理后灌溉农田……传统蔗糖产业向生物基化工、食品工业、发酵工业等转化升级,让“一根甘蔗两头甜”成为现实。
制糖工人在做测试。新华社记者 陈一帆 摄
“制糖过程产生的滤泥对环境有害,我们将其作为原料生产生物有机肥,既能减少环境污染,又能为甘蔗生长提供肥源。”广西东糖投资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林伟民介绍,企业还将废糖蜜深加工成高活性酵母、酵母抽提物等高技术含量、高附加值的产品,目前企业已形成年产酵母4万吨、酵母抽提物2万吨的规模。
一根甘蔗被“榨”出更大的价值,企业增效、农民增收有了底气。无论对制糖企业还是对广西千万蔗农而言,新榨季都值得期待。(记者陈一帆、覃星星)
砍蔗、剥叶、捆扎、装运……又到甘蔗丰收季,在广西崇左市龙州县上金乡两岸村,蔗农们奔忙于蔗林间,抢抓时节砍收甘蔗。一捆捆整齐的甘蔗摞着堆在地里,满载甘蔗的货车络绎不绝,往糖厂送去新一季的“甜蜜”原料。蔗农何子勤今年种了60多亩甘蔗,预计亩产6
考察团在东兰县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(列宁岩)考察5月30日至6月1日,“海外侨界代表人士广西河池乡村振兴考察活动”在河池市举行,来自美国、英国、意大利等14个国家的20多位侨界代表人士组成考察团实地考察“十三五”脱贫攻坚主战场河池市,共同
夏末秋至,记者走进沙里瑶族乡那仰村牛蛙养殖基地,一畦畦覆盖着黑色纱网的水池映入眼帘,池里传来的蛙声此起彼伏,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。2021年,那仰村立足区位交通便利和独特自然资源优势,因地制宜选准产业项目,积极在外招商引资,成功引进福建厦门蛙
对北方的朋友而言种植甘蔗是一件很少见的事情,但是对于南方的朋友应该就很平常了。甘蔗到底是怎么种植的呢?这里就和大家聊一下。甘蔗种子甘蔗其实不是用种子也不是用种苗种植的,而是用甘蔗本身的茎秆就能够种植的,是不是挺神奇的?仔细观察一下你买来的甘
经常在网上,听外省的网友说广西仔,“回去砍甘蔗去吧”,“家里甘蔗没砍完吗”,……一时间甘蔗就成了广西代名词,这证明了甘蔗在广西的重要性,在中国的地位。不过话说回来,甘蔗在广西的确多,从桂林搭高铁或者走高速到南宁,在来宾开始一路都是甘蔗地,或
来源:【云上河南】5月8日,记者走近河南省西华县设施小果型西瓜新品种与高效栽培示范基地,看见一株株长势旺盛的西瓜秧挂在吊绳上,郁郁葱葱,排列整齐。近年来,西华县与省农科院合作实施的院县合作项目,按照“四优四化”标准,引进了精品小西瓜优良品种
央广网若羌8月19日消息(记者 李昊轩 通讯员 刘雨娜)眼下,正值瓜果飘香季,新疆若羌县哈密瓜迎来大丰收。8月18日,走进若羌县瓦石峡镇乌都勒斯塘村的哈密瓜种植基地里,放眼望去,一个个瓜形匀称、纹路清晰的哈密瓜隐匿于瓜藤枝蔓间,种植户伊斯马
新华社南宁12月8日电 题:甘蔗迎丰收 生活更甜蜜——新榨季广西蔗区走访见闻新华社记者陈一帆、覃星星砍蔗、剥叶、捆扎、装运……又到甘蔗丰收季,在广西崇左市龙州县上金乡两岸村,蔗农们奔忙于蔗林间,抢抓时节砍收甘蔗。一捆捆整齐的甘蔗摞着堆在地里
甘蔗这种甘甜多汁,生津解渴的食物自古有之,深受人民的喜爱。相传,秦始皇统一天下南征北战之时,曾带领千军万马,浩浩荡荡地征战桂林郡。南方的天气和北方不同,太阳火辣酷暑难耐。田地晒开裂了不算,树叶都给晒蔫了,将士们个个都汗流浃背,头晕脑胀浑身乏
红网时刻新闻10月21日讯(通讯员 唐仲友 刘雨婷 廖芷谊)“唐书记,第一批虾子已出栏,卖了3.5万元,试养终于成功了!”今年,宁远县水市镇天堂山村8组村民蒋玉香放弃了东莞的高薪工作,毅然回乡创业,办起了基围虾养殖业,今年3月中旬开始虾苗下
央广网崇左7月21日消息(记者吴良艺 通讯员莫丽萍 梁盛)7月20日,记者在广西崇左市扶绥县昌平乡的火龙果种植基地看到,采摘工人拉着小推车,来回穿梭在各个垄道间,麻利地用剪刀采摘成熟的火龙果,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。一车车火红的果实被有条不紊
“数字化赋能乡村教育,是乡村振兴实施与推进的重要路径。”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(中央电化教育馆)副主任杨非说。4月23日,一百余名优秀乡村教师齐聚银川,他们来自甘肃、青海、宁夏、四川、云南、贵州、广西、河北和新疆9个省份,他们接受了E
央广网西安11月23日消息(见习记者侯凯奇)“猕猴桃产业已经成为我们村的主导产业,成了乡亲们致富的源头,生活越来越幸福。”位于西安市周至县楼观镇周一村的一处猕猴桃包装厂房里,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驻周一村第一书记史立业告诉记者。周至当地村民正在
5月4日,由广州市社科联主办,广州市社科社团党委、广州市有声阅读促进会、暨南大学声海工作室承办的“美丽乡村·青年说”音视频传播展示活动正式拉开序幕。首批普粤双语音频专题将陆续上线云听App、粤听App、花城FM、荔枝App、TT语音、华人头
站在2022岁末,看2023年,企业家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力量,如何看待当前的中国经济政策,对未来中国经济有何期待?新京报贝壳财经邀请百余位来自各行各业的企业家,以问卷方式完成对新一年的思考,共探中国经济增长新动力。贝壳财经约访途牛旅游网CE